文/西文参考
不知不觉,女儿已经在美国留学五年了。 5年时间,初三的乖乖女变成了大一新生,成为了谈资的好对象。至于中国,这五年的变化更大,给人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种种变化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判断: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先从最直观的原因说起:五年前北京的雾霾有现在这么严重吗?这个世界上,如果可以的话,没有人会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和大人一样,每年秋冬都坐在绝望的雾霾之中。孩子是父母被动地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她成年之前,她的父母对她的幸福负有绝对的责任。如果我知道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呼吸着如此肮脏的空气,我十多年前就不会生孩子了。光是这几年少受雾霾之苦,就值得出门了!
▲雾霾中的孩子们
正常的、良好的环境如何养育人?我女儿的脸比空气探测器更有说服力。
女儿来到美国的第一年对我们来说是最困难的。语言障碍、初期适应、学业、身心成长都非常令人担忧,早期自然会出现很多情况。然而,当女儿第一次放假回国,第一次在机场见到她时,所有的担忧几乎都烟消云散了——眼前的女儿有着一张粉嫩的脸,真让我想起了古人对女性的描述。那些形容好看的形容词。面相揭示了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秘密。对于父母来说,还有什么比看到女儿这样的脸更让人放心的呢?
此后每年在机场迎接我们的都是这样粉嫩嫩的脸庞,让我们幸福又分外踏实。
要知道,作为一个工薪阶层家庭的懂事孩子,女儿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并不轻松。高中毕业后,她以良好的综合GPA考入了一所好大学,并获得了本科阶段国际学生一般难以获得的奖学金。坦白说,我的女儿并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自然可以想象这样的成绩背后所付出的艰辛。这样的话,她每年依然能带来美丽的容颜。 ,我带着这样健康的脸回来看到父母。每每想到这个事实,我都忍不住暗自惊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成绩并不是我女儿学习的结果。
高中四年,女儿先加入了学校乐队,接下来的几年,她又加入了篮球队和长跑队。赛季期间,她每周训练几次,每次都要三四个小时。
我女儿也参加过很多社会活动,包括多次去小学给小学生讲中国文化(当然,她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简单介绍一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问答环节,美国小学生还询问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以及那年夏天北京发生的事情),去墨西哥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做社会工作者,在学校给美国家长做讲座关于如何与寄宿家庭和国际相处让很多家长感动落泪。一把泪水。她甚至辅导一名美国男孩数学,以换取男孩教她篮球技巧。
▲2011年衡水中学毕业的女生,保存了自己从高一到高三做的卷子。该堆长2.41米。
我女儿在一所私立基督教中学上学。这几年,有些宗教仪式是不能碰的。和其他中国孩子一样,我的女儿始终无法融入基督徒的生活。她甚至批评了一些信仰基督教的美国学生。然而,毕业前的一年,她主动在全校的宗教活动上发表演讲,讲述了在美国这些年的学习和生活给她带来的变化。她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我们看到演讲视频,为平时性格内向的女儿能主动站起来,在数百人面前发表如此流利感人的演讲而深感欣慰。
因此,虽然我们没有获得顶尖的GPA成绩,但我们相信目前的成绩具有足够高的价值。因为在中国,我的女儿从来都不是尖子生,而且因为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在没有牺牲任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有的娱乐、兴趣、甚至忧虑的情况下取得的。
▲电影《死亡诗社》剧照
然而,尽管成绩很好,女儿却从未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骄傲。原因之一可能是她多次向我们感叹美国顶尖学者才是真正的顶尖学者。在需要创造力的课程和作业中,美国学生往往表现出色,但她似乎对自己的创造力没有足够的信心。满足。
另外,在美国高中,学业成绩确实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虽然学生通常知道谁在学校表现好,但这只能从课堂表现中猜测。学校和老师绝不会公开用学习成绩来评判学生。根据学生的劣势来评价他们。在中国,一个学习成绩不够好甚至很差的学生,他的自尊心可能从小就被有意无意地摧残得遍体鳞伤。
有时,女儿在和我们视频聊天时,会很同情地回忆起小时候同班的一个男孩。六年的成绩差点差点成为班级的耻辱,也是老师用来羞辱其他学生的经典。工具——“这次考试你没考好XXX!”,老师经常这样说。 “哎呀,XXX好惨啊。”女儿由衷地叹了口气。相反,她的一些美国同学成绩差得惊人,但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并不比别人差,这并不影响她自己良好的自我感觉。
▲近千辆考试送考车驶出六安市毛坦厂镇
15岁时,她离开家,来到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家,寄居在一个美国家庭。她的女儿肯定有过自己的挣扎、坎坷,也一定有一些对外人不近人情的人,包括她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不想把女儿在美国的留学经历描绘得太美好。其实,就像鱼饮水,知冷热,当你身处真正的美国,你自然会用复杂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国家。
我的女儿经常和我们一起以批判的态度来分析她周围的人和事。比如,有些老师是多么的贫穷,美国人虽然有福却不知福,只知道抱怨社会,大肆浪费资源,美国的基督徒同学只知道待在小圈子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对外界一无所知。遭受痛苦但缺乏照顾等。
女儿的这些评论让我很高兴。她对美国人的批评并不是基于她自己的得失计算。更有趣的是,她本人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样的观察本身就来自于人文精神和美国教育体系所培养的精神。批判性思维。
▲1901年至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国籍分布
我女儿的高中非常重视经典作品的阅读。 《伊利亚特》、《简·爱》、《杀死一只知更鸟》等都要求完整阅读。这样的阅读视角会对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人性的理解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必修课《美国政府》介绍了美国三权分立结构的运作以及这种结构背后的理念,让学生知道政府不是为了报恩。政府是一个需要时刻提防的东西,可能会做坏事。邪恶的。至于美国历史课,你可以批判性地回顾美国政府对重大事件的决定,包括越南战争等重大军事事件。这种批判性思维贯穿于很多课程中。
今天,我很高兴和女儿谈论美国和中国。在一切信息和八卦的背后,我看到了一个精神世界日益丰富的女儿。不知不觉中,她的自我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自我评价低下、心理消极的阴影已经逐渐消除,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自信、强大的精神气质。
我不知道这个变化的具体机制,但我知道,这一定是我女儿褒贬不一、又爱又恨的美国带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qiuchi.com/html/tiyuwenda/9109.html